招生考试网
学历类| 阳光高考 美术高考 研究生 自考 成人高考 专升本 中考会考 外语类| 四 六 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资格类| 公 务 员 报 关 员 银行从业 司法考试 导 游 证 教师资格 财会类| 会 计 证 经 济 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 务 师
工程类| 一级建造 二级建造 造 价 师 造 价 员 咨 询 师 监 理 师 医学类|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国际护士
计算机| 等级考试 软件水平 应用能力 其它类| 论文 驾照考试 书法等级 少儿英语 报检员 单证员 教案 专题 考试资讯 文档
 3773考试网 - 高考 - 高考模拟题 - 高考语文 - 正文
2013高考 福建高考 福建省质检 各省高考 历年资料 高考志愿 录取分数线 招生计划 高校招生 录取查询 招生章程 成绩查询 招生简章 高校专业 高考试题答案
高考满分作文 高考作文 高考政策 高考模拟题 招生专业 高考大纲 心理减压 高考状元 自主招生 保送生 公安警察院校招生 美术高考 高校频道 高校分数线 各省分数线
全国高考 北京 上海 广东 山东 江苏 浙江 湖北 四川 天津 陕西 湖南 福建 重庆 安徽 辽宁 江西 海南 宁夏 吉林 山西 广西 云南 新疆 黑龙江 青海 甘肃 西藏 河北 贵州 河南 内蒙古 香港 澳门 上海春季高考 天津春季高考 山东春季高考 福建高职单招 重庆高职单招 浙江高职单招 吉林高职单招 单独招生 港澳台联招

2013甘肃高考二诊语文试题及答案

来源:37 73高考网 2013-4-25 21:00:34

甘肃省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
语 文 试 题

点击下载:甘肃省2013届高三第二次高考诊断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1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I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时光之旅
①瓦蒂姆•车诺布罗夫是一位热衷于时间倒流现象研究的科学家,从1987年起,他和一些科学家就开始利用地磁泵来制作时间机器。 2001年8月,他们在俄罗斯的伏尔加格勒地区的一个偏僻的森林里对一个“新型的时间机器”进行了试验。这个机器即使只用汽车的电瓶作动力,能量很低,它改变时间的幅度仍能达到3010,就是说最大限度地减缓时间可以高达每分钟1.5秒。时间的改变是由对称的晶体振荡器来记录的。最初,研究人员花5分钟、10分钟、20分钟来操作这台机器,最长的一次时间延缓持续了半小时。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觉得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他们可以同时感受到不同时间的“这边”和“那边”的生活,仿佛空间完全打开了。
②而在有关宇宙探索和研究方面一直与俄罗斯暗中较劲、不遑相让的美国,一直在开展着一项据称“可能改变和重新谱写人类历史进程”的时间研究项目。
③2002年,美国物理学家马利特教授及其助手们已着手研制一种可以帮助人们遨游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机器”o它是以爱因斯坦相对论为理论基础的。其设计方案是建造一个激光环,沿激光环旋转光束将穿越光子晶体。光子晶体会扭曲光线,并给光线减速。这样光束就可以令激光环里的时空扭曲成螺旋形。比如说,这就像我们用勺子搅动锅里的汤一样,汤会出现漩涡。在这个漩涡里,时空扭曲的混合体会出现不同的层次。此时,将一个中子放入其中,如果这个中子自身的旋转轨迹发生变化,那么就意味着扭曲了的时空对其产生了作用。这个中子就名副其实地完成了“时光之旅”。
④马利特教授相信如果这一试验获得成功,预计人类进行时光旅行的问题将在10年内解决。但他同时指出,时间机器“并不能回到时间流无限的过去,它只能作有限的含有时间圈环历史中的旅行。也就是说,它只能遨游“时间机器”已然存在的那个时代。比方说我们今天造出了“时间机器”,那么100年以后的人们就可以探访今天的世界。对于造出第一台“时间机器”的人来说,他只能回到这台机器开始运作的那一刻,这是他探寻过去的极限距离。就像乘地铁一样,你只能到达已经铺好铁轨的地方。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下列各项关于“新型的时间机器”的解说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是一种利用地磁泵来制作的能产生时间倒流现象的时间机器。
   B.这种时间机器只需用汽车的电瓶作动力,对能量的要求很低。
   C.通过对称的晶体振荡器,可以清楚地记录改变时间的幅度。
   D.借助这一机器,可以打开空间,感受到不同时间的“这边”和“那边”的生活。
2.下列对文章第④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时间研究项目如能够获得成功,人类将可以进行时光旅行,甚至能与爱因斯坦对话。
   B.我们若能在今天造出“时间机器”,那么人们在100年以后就可以探访我们之前100年的世界。
   C.“时间机器”开始运作的那—刻决定了“时光之旅”的最初时间,也就是“铁轨”开始的地方。
   D.“地铁”的比喻旨在说明“时间机器”并不能回到时间流无限的过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间倒流现象可以使研究人员进入另一世界,感受到已过去几百年前的“那边”的生活。
   B.中子因为漩涡而发生了轨迹的变化,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子的时光之旅开始了,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尽情遨游过去和未来成为可能。
   C.美国物理学家马利特教授的设计方案中包含下面几种要素:激光环、光束、光子晶体和中子。
   D.俄罗斯和美国科学家对时间倒流现象的研究重新谱写了人类历史进程,使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研究走上了新的旅程。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潘季驯,字时良,乌程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九江推官,擢御史,巡按广东,行均平里甲法,广人大便。临代去,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帝从之。进大理寺。四十四年,由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加右副都御史,寻以忧去。
万历四年夏,再起官巡抚江西。明年冬,召为刑部右侍郎。是时,河决崔镇,大学士张居正深以为忧。河漕尚书吴桂芳议复老黄河故道,会桂芳卒,六年夏,命季驯以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代之。季驯以故道久湮:虽竣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又淮清河浊,淮弱河强,河水一斗,沙居其六,非极湍急,必至停滞,当藉淮之清以刷河之浊。筑高堰束淮入清口以敌河之强,使二水并流,则海口自浚。遂条上六事。诏如议,明年冬,两河工成。又明年春,加太子太保,进工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
季驯之再起也,以张居正援。居正殁,家属尽幽系,子敬修自缢死。季驯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乞降特恩宥释。又以治居正狱太急,宣言居正家属毙狱者已数十人。先是,御史李植、江东之辈,与大臣申时行、杨巍相讦。季驯力右时行、巍,痛诋言者。言者交怒。植遂劾季驯党庇居正,落职为民。
十三年,御史李栋上疏,讼日:“隆庆间,河决崔镇,为运道梗。数年以来,民居既奠,河水安流,咸曰:此潘尚书功也。昔先臣宋礼治会通河,至于今是赖,陛下允督臣万恭之请,予之谥荫。今季驯功不在礼下,乃当身存之日,使与编户齿,宁不隳诸臣任事之心,失朝廷报功之典哉?”十六年,给事中梅国楼复荐,遂起季驯右都御史,总督河道。
季驯凡四奉治河命,前后二十六年,习知地形险易,增筑设防,置官建闸,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积劳成病,三疏乞休,不允。都给事中杨其休请允季驯去。归三年卒,年七十五。
    (选自《明史》有删改)


4.对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疏请饬后至者守其法     饬:整治
   B.寻以忧去      忧:父母的丧事
   C.乞降特恩宥释      宥:宽恕
   D.失朝廷报功之典哉     典:法则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潘季驯治河有方的一组是(3分)
   ①总理河道,与朱衡共开新河      ②议筑崔镇以塞决口
   ③筑高堰束淮人清口以敌河之强    ④习知地形险易
   ⑤增筑设防,置官建闸            ⑥下及木石桩埽,综理纤悉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潘季驯恪尽职守,为百姓谋利。他任广东巡抚时,推行均平里甲法,使广东大受其益;临近离任时,还上疏奏请以便使继任者能继续推行均平里甲法,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B.潘季驯整治黄河,功勋显著。他四次奉命治理黄河,筑建堤坝,设置官吏,制定预防措施,
       使黄淮两河并流,河水安流,民居得以安置。
   C.潘季驯为人讲义气,知恩图报。他第二次被起用,是由于张居正的援助,因而在张居正死后,家属全被拘禁的情况下,他不畏风险,挺身而出,为其家属求情。
   D.潘季驯治河有功,仕途却并不顺利。他曾陷入朝廷纷争,因帮张居正说话遭李植弹劾,削职为民。后来多亏李栋上疏为他申辩,力陈其功,朝廷才又再次起用了他。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季驯以故道久湮,虽竣复,其深广必不能如今河,议筑崔镇以塞决口,筑遥堤以防溃决。
      (5分)
 (2)季驯力右时行、巍,痛诋言者。言者交怒。(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 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岁晏村居
石  介
岁晏有馀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①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得深趣,真不羡膏梁。
 【注】臛( huò):指肉羹。
8.结合这首诗的颔联,请谈谈运用虚实结合这种写作技巧的作用。(5分)
9.尾联中的“深趣”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定乎内外之分,             。
(庄子《逍遥游》)
 (2)床头屋漏无干处,                 ,自经丧乱少睡眠,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而              ,为欢几何?                 ,良有以也。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雨    中
[日]大西赤人
    开车后不到一小时,雨下得更大了。我放慢车速,和前头的车稍稍拉开一点距离,只见前边的尾灯在大雨中影影绰绰……刚巧碰上路口亮着红灯,我打了个呵欠,揉揉双眼。
    严格说来,现在我是违章的,我正带醉驾车,虽然只喝了两三杯斟得不算满的啤酒。自从3年前夏天患肝疼以来,我差不多戒了酒。但是,遇到今晚这种情况,需要到饭店那种地方去商量点事儿什么的,就得凑凑兴,不得不陪着喝上两杯。
    戒酒后,每逢这种场合,我都主动充当高级出租车司机的角色,用自己的车送上司回家,颇得上司欣赏。今晚也同样,这不,刚刚把部长送回家了。本来开车时,我满以为只喝了一点啤酒,那点醉意马上会消失的,不料,部长刚一下车,驾驶座上只留下我一个人时,全身骤然瘫软下来。不,我没醉,大概是太疲劳了吧。
    我在中坚商社担任部长助理,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经济萧条中,终日疲于奔命。公司业务不景气,公司内部甚至传出风声,说要裁减职员。儿子哲夫明年即将考大学,现在正是紧要关口。我已过40,如果被裁下来,那可太糟了。因此,我拼命地干着。
    车从大马路拐向我家所在的方向。街上寥无人迹。这没什么奇怪的,雨这么大,加之又已过了11点。随着家门的临近,我的睡意越来越浓。
    我朦朦胧胧,漫不经心地将车向狭窄的十字路口左侧拐去。突然,车灯光柱的前端浮现出一个黑影。我慌忙紧急刹车,可已经迟了。车明显地震动了一下,无力地停了下来。
    我愣住了,过了好一会才摇下车窗,把头伸到雨中。我悄悄向后望去,沉沉夜色中只见一个人倒在后轮和保险杠之间。一把伞正好盖住了他的身体,其余什么都看不见。我下意识地去开车门,手刚摸到门柄,又僵住了。
    霎时,各种想法像走马灯一样在脑海中转动起来。我又看了看那倒着的人影,那人似乎在轻轻蠕动着。我飞快地摇上车窗,周围依旧空无人影,路旁的房子里也没有人出来,我重新握住方向盘,踩下油门。“酒后驾车”“打盹驾驶”,两个讨厌的词涌上心头。总而言之,要让警察知道就麻烦了。毫无疑问,责任该由我负……
    我离开那儿,莫名其妙地绕远道回家。我定定神,按了门铃。里面响起妻子直子的脚步声,门开了。
    “啊,你回来了,我还以为是哲夫呢!”
    “哲夫!他出去了?这么大的雨?!”
    “是啊。他说收音机的电池没电了,到自动销售机那儿去买几节。我让他明天再去,可是……。
    我突然不安起来,莫非……我又回忆了一下刚才那人影的样子。衣着什么的没有看见。伞呢?那伞确实是把大黑伞,可也算不得特殊,不能说是特征。直子和我说话,我心不在焉地应答着,一个劲儿竖着耳朵听门铃响没响,可是,传入耳膜的只有哗啦啦的雨声。
    过了一会,电话铃响了。我的掌心猛地沁出了一阵汗来。直子出去接电话。
    “这么晚了,谁还打电话来?喂,我是宫田。嗯……嗯……啊?”
    直子的声音突然高了起来。
    我撞了自己的儿子,然后逃走了。虽然电话通知说没有生命危险,但我怎么也打不起精神自己开车了。我安抚着激动的直子,车向医院驶去。三四分钟后,便到了久保田外科医院。我们被带到急诊室。哲夫正躺在床上,和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巡警谈着话。
    听护士说,还算幸运,哲夫伤不重,左腰部分被车身擦肿了,右肘被保险杠狠撞了一下,断
了,流了好多血。为了安全,今晚暂时让他住院观察。
    “你还没有回忆起那车子的特征吗?再想想看。”
    巡警正在询问哲夫。我的心突地一下抽紧了。
    “那是一瞬间的事,加上当时我疼极了,糊里糊涂的。”
    我松了口气,太可怕了。
    “说的也是啊。但是,把人压了。还逃走,实在太卑鄙了。明天也行啊,要是想起什么线索,请和我联系”。
    巡警留下这句话,走出病房,我和直子一块儿把他送了出去。回到病房,哲夫已坐了起来。
    “能坐起来吗?”
    “不要紧。口真渴啊!接待室有自动销售机,给我买点汽水吧!”
    “我去吧"
    我正想抬脚,直子已抢先一步走出了门。我害怕单独和哲夫呆在一块,含糊的说:“稍等一下……”便想到走廊上去。这时哲夫开口了。
    “爸爸!”
    “嗯?”
    “那是辆白色的红焰牌。"
   “……”
    “车号是7604。”
    “哲夫!”
    那是我的车!哲夫什么都知道,可是什么都没说。
    “真糟糕,天太黑,我没有认出你。所以,把你扔那儿了……幸好伤不重,你没有说出我。实在太对不起你了。”
    这时,我第一次正视哲夫的眼睛,我一句话都说不出了。
    “我买了柑子、葡萄……”
    直子回到病房,她像看到了什么异样的东西,极不自然地打住了话头,沉默下来。
    哲夫看着我。他的视线犹如绵绵不绝的冷雨,立即,我感到一股彻骨的寒气,仿佛全身内外被淋得透湿一般。我呆呆伫立着。
    (选自《微型小说精选》)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在持续不断的慢性经济萧条中,主人公“我”为了能够不被裁员,为了家庭与生活而疲于奔命,醉酒驾车、肇事逃逸的行为有情可原。
   B.小说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我”与哲夫的形象,突出了作品的形象感和艺术的真实,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
   C.“我”和哲夫之间的对话用语平淡、内容简短却意蕴丰富,哲夫的怨恨与“我”的愧疚都在精炼的对话中表现出来。
   D.小说以一次酒驾引发的交通事故为创作题材,表现了作者对法律、道德、人性等重大问题的深刻思索,可谓“以小见大”。
   E.小说通过层层铺垫、设置悬念、制造误会等方法把生活中一个普通故事演绎得悬念迭生、扣人心弦,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
 (2)小说为什么要多次描写“雨夜”的景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第四自然段的内容似乎与上下文并无直接联系,然而读来却不突兀,请你分析本段在
         全文中的作用。(6分)
 (4)小说中,哲夫对警察隐瞒了真相,对父亲又十分冷漠。请结合全文,谈谈哲夫如此表现的
         原因,并结合全文做具体分析。(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顽童的成长
董本建
    1913年,费因曼①进入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院深造。麻省理工是一所完全美国化的学校,学生不修边幅,学风自由散漫,但却充满了灵气;而普林斯顿则具有浓厚的英国传统,优雅而严谨。费因曼最不喜欢繁文缛节,不过,普林斯顿有些地方还是很合他的胃口。学校规定晚餐时,学生必须穿上统一的又宽又大的长袍,费因曼很快发现了它的好处,每次打完球回来,大家不用洗澡换衣服,套上长袍就直奔餐厅,从而省了不少麻烦,费因曼觉得穿这样的长袍太方便了。
    普林斯顿和麻省理工都有回旋加速器。麻省理工的回旋加速器,放在一间洁净的房间里,控制室则在另一间房间,那里一尘不染,学生一般是不能接触这台机器的。而普林斯顿的那台回旋加速器,则放在一栋陈旧的大楼的地下室,房间里爬满了电线,许多开关悬在电线上,冷却水从水阀不住的滴出来,各式各样的工具扔的到处都是,世界上没有比它更乱的实验室了。费因曼面对这“一团糟”的实验环境兴奋不已,这里表面上看乱糟糟的,但正说明这台仪器是科学家们自己安装的,每个人都知道这部机器的来龙去脉和每一部分的功能,普林斯顿之所以出了那么多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科学家们真正在使用这台机器,而不是把这台昂贵的机器作摆设。
    费因曼的导师是著名物理学家约翰•惠勒。在惠勒的指导下,他开始致力于解决如何消除量子电动力学中诸如电子自能等困扰物理学的老大难问题。他的想法是:一个电子对附近的电子作用,使他们产生效应,这才是辐射反应力的来源。为此,他试图用超距作用来避免自由场,并且使用推迟势和超前势的叠加来建立新的模型。费因曼的这套想法虽然和标准的量子力学理论有很大差异,但是他却可能解决古典物理中电子自我作用这一困难,从而发展出一套电子理论表达的新形式。
    惠勒觉得费因曼的想法很有创意,因此建议他就这个问题做一次学术报告。尽管这是费因曼平生第一次作学术报告,他仍然大大咧咧满不在乎。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了主持报告会的维格纳教授,他才感到了紧张。维格纳告诉他,罗素将会来参加研讨会。罗素的大名把费因曼吓了一跳。维格纳接着说:“我想冯•诺伊曼教授也会有兴趣的。”诺伊曼是当时世界上最著名的数学家,费因曼吓得脸都黄了。维格纳接着又说:“爱因斯坦很少参加我们的研讨会,可是你这个题目太有趣了,因此他也会来。”费因曼这时已经面无人色了。不过,等到真的上了讲台,费因曼却一点也不紧张了,只要一思考物理问题,他就会全神贯注于要说明的问题上,一切杂念都会飞到九天云外,下面的听众是谁,对他来说,根本无所谓了。
1941年12月,美国卷入了世界大战,从而暂时中断了费因曼的研究工作。军队到普林斯顿校园招聘科学家,特别声明需要物理学家。军队招聘物理学家的消息,使费因曼十分兴奋,也激起了他的爱国热情,他毅然放弃了到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工作的机会,参加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在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大师云集,而刚刚获得博士学位的费因曼只是一个无名小卒,但他以大胆和敢提反对意见而著称。费因曼的顶头上司、理论物理部的主管是大名鼎鼎的汉斯•贝特,但和这样的人物谈论问题,费因曼也毫无顾忌地与之展开争论甚至争吵。与读书的时候一样,费因曼只要一谈物理问题,就会全用“不,你错了”“你简直疯了”之类的话去刺激对方。费因曼不怕大人物,不怕权威,而许多大人物也因此愿意接近他。一天,尼尔斯•玻尔来到洛斯阿拉莫斯。玻尔在接见那些大人物前,先找来费因曼讨论问题。因为老玻尔知道这些大人物个个都怕他,只有费因曼会指出他的想法中的谬误,因此讨论问题时,单找那些只会说“是,玻尔博士”的人是不行的,而应该先听听那些会说“你疯了”之类的小伙子的意见。
    (摘选自《犹太名人传》)
    【注】费因曼(1918—1988):美国物理学家。他与施温格(Julian.Schwinger)和朝永振一
郎共同分享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